17家車企積極響應中汽協賬款支付倡議,行業自律再升級
近日,中國汽車工業協會(中汽協)發布《汽車行業賬款支付自律倡議書》,呼籲車企規範供應鏈賬款支付行為,保障上下游企業合法權益。截至發稿,已有17家主流車企公開響應倡議,覆蓋國有、民營及新勢力品牌,引發行業廣泛關注。
一、倡議背景與核心內容
中汽協數據顯示,2023年汽車行業應收賬款週期同比延長15%,部分供應商面臨現金流壓力。此次倡議明確提出三大核心要求:
條款 | 具體要求 | 執行標準 |
---|---|---|
賬款週期 | 合同約定支付週期不超過60天 | 工信部《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》 |
逾期處理 | 逾期支付需按日0.5‰補償 | 不低於LPR利率1.5倍 |
票據使用 | 商業匯票期限不超過6個月 | 嚴禁變相延長支付週期 |
二、響應車企名單與承諾細則
首批響應企業包含多類市場主體,其中新能源車企佔比達47%:
車企類型 | 代表企業 | 承諾亮點 |
---|---|---|
國有集團 | 上汽、東風、長安 | 建立供應鏈金融支持基金 |
民營車企 | 吉利、長城、比亞迪 | 上線電子支付系統實時結算 |
新勢力 | 蔚來、理想、小鵬 | 供應商分級縮短優質夥伴賬期 |
外資品牌 | 特斯拉中國、大眾中國 | 同步全球供應鏈管理標準 |
三、行業影響數據分析
據第三方機構評估,此次倡議將直接影響超2萬家供應商企業:
指標 | 當前現狀 | 預期改善 |
---|---|---|
平均賬期 | 92天 | 縮短至65天內 |
逾期率 | 34.7% | 下降至20%以下 |
融資成本 | 年化8-12% | 降低3-5個百分點 |
四、專家解讀與行業趨勢
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李岩表示:"此次倡議有三大突破性意義:一是首次形成全行業支付公約,二是建立量化補償標準,三是將ESG理念融入供應鏈管理。"值得注意的是,響應車企中新能源企業表現積極,理想汽車甚至承諾對核心供應商實行"週結算"機制。
五、延伸觀察:國際對比
對比全球主要汽車市場賬款管理實踐,中國車企正在加速接軌國際標準:
地區 | 平均賬期 | 監管要求 |
---|---|---|
歐盟 | 30-60天 | 逾期利息不低於基準利率8% |
北美 | 45-75天 | 信用保險覆蓋率達85% |
日本 | 60-90天 | 財團銀行聯合擔保體系 |
本次倡議的快速落地,標誌著中國汽車產業從規模競爭向生態協同轉型的關鍵一步。隨著更多車企加入,預計到2024年底,行業賬款逾期率有望下降40%,為供應鏈技術創新釋放更多資金活力。
查看詳情
查看詳情